- +1
打工人,你那么累了,為何還要自嘲? | 自嘲的的心理沖突
原創 時差大叔 心理0時差
“我的心碎成了很多份,于是我去樓下買了一瓶 502 膠水把他粘起來,然后舉得高高問你們,這像不像一個餃子餡。”這是豆瓣 某帖子的最后一句話,帖子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男生家庭條件一般,后來他以高考全縣第一名的身份,考入重點高校的 5A 級造紙專業。
誰知,畢業后月薪 3500,并且漲幅很小,工作環境臟亂差,仿佛被命運開了玩笑。
大叔在看帖子描述的故事時,內心會有些同情和悲涼。直到看到最后的自嘲,我笑了,我知道他的斗志和力量仍在。
不知何時起,大家越來越喜歡自嘲了。
面對無奈時自嘲:
(翻譯過來的意思是:理想是明月,現實是臭水溝,生活我服了你)
工作不懼禿頭的 “打工人”們:
這種時代下的自嘲,其實是一種用調侃的方式進行自我矮化,幫助自己接納現實,緩解內心沖突的心理機制。
它成了一種文化現象,更是一種人生態度。
01
為什么生活需要自嘲?
自嘲本質是一種社交溝通和表達的技巧,也可以說是一種幽默,因為要想“恰到好處”的自嘲,就需要一個人有很強的幽默感。
Ruch 等研究人員令 49 名參與者 (8 名男性,41名女性),首先填寫了幽默和心理健康量表 (自尊和情緒量表),并在填寫量表時提供 “為什么選擇該答案” 的理由。[1]
接著由不了解該實驗的評估者,根據填寫理由為參與者的自尊和幽默進行打分評估。
結果發現,無論自尊高低,自嘲在處理錯誤、弱點和問題時都具有自我增強的作用。
網絡流行的自嘲梗,又是如何發揮它的作用的呢?
1.自嘲能緩解我們內心的沖突與焦慮帖子中的男生,面對考上好大學能改變命運,與現實落魄的沖突,內心可能積壓了很多委屈、無奈、甚至憤怒。
他沒有用攻擊性的語言和行為去表達,而是用自嘲表達負面情緒。
他用 “985廢物” 而不是 “我太慘了” 表達對現實的不滿,用 “餃子餡” 而不是 “我太難了” 表達痛苦。
很少人愿意用 “慘”、“痛苦” 來表達情緒。
而自嘲提供了一個情緒的發泄口,讓我們用戲謔、被接受的語言,表達對現實與生活的不滿,這比壓抑讓人快樂得多。
另一方面,自嘲通過身份的自我消解,來抵抗我們內心的沖突與焦慮。
吉爾斯認為人們的自身具有自反性,即身份不再是被賦予的,也不再是穩定的。[2]
之前一段時間,大叔的朋友圈被 “打工人” 包圍了,比如:
(生動描繪了打工人鋼鐵般的意志)
打工人這個梗出來之前,白領這個身份更多代表著 “高薪”、“好工作”、“希望” ……
可白領另一方面,面對的是并不舒適的生活,比如超負荷的工作、買不起房子的無望。
這種身份當中的心理沖突,本身就會給人帶來焦慮。
“打工人” 很好的消解了 “白領” 這個身份,把自己定位到替老板打工的人,降低 “高薪”、“好工作” 等期待,來接受現實、減緩沖突帶來的焦慮與壓力。
2.自嘲提供了身份認同的力量
有意思的是,我們不僅喜歡自嘲,別人也喜歡聽我們自嘲。
因為自嘲不僅能減輕自己的焦慮,也能緩解他人的焦慮,減輕別人緊張的處境。[1]
當我們看到很多人和自己一樣艱難、甚至比自己還慘時,往往就會好過一些,而不至于因為過度自憐而崩潰。
在某個圈子中他們獲得身份認同,感受到被其他人接納認可,從而來提升自尊、獲得力量。[2]Sperars 認為,小團體通過與團體外其他人做區分,來創建自己的獨特身份,將社會觀念轉化為群體屬性,也能提升自尊。[3]
3.自嘲梗幫助維系關系
回到生活當中,自嘲本質是一種社交溝通和表達的技巧,它需要一個人具有很強的幽默感,就像 “打工人” 這個詞是多么具有創造性的表達。
而當大家傳播和使用它時,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幽默的門檻,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社交。
例如,當你因加班導致和朋友的約會遲到了,你可以說一句 “不好意思,打工人太難了”,很快就會打破尷尬的氛圍。
這是因為如果人們觀察到一個人被嘲笑,就會傾向抑制自己對其作出負面評價。[4]
用 “打工人太難了” 表達加班,很幽默并進行了自我矮化,很易在笑聲中化解朋友內心的不適。
打工人的梗被大家熟知,無論是打破尷尬、調節氣氛,還是挑起話題,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并且自嘲不僅能減緩別人的焦慮,還能建立自己在別人眼中幽默、樂觀等積極形象。[1][5]
02
如何應對自嘲背后的沖突
在寫這個文章時,我問旁邊的同事(少女):“你會自嘲嗎?”
誰知她說自己是個從不自嘲的人。
她能很好地接受當下的生活,不存在理想豐滿與現實殘酷的沖突,也因此似乎忘了自嘲。但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自嘲與佛系更像是減緩內心沖突的防御機制。
畢竟現實的焦慮與壓力一直在:
希望畢業后的自己工作高薪、有意義,很多人卻是工作一般;
希望努力工作升職加薪,卻好像看不到希望;
希望愛情順利甜蜜,卻免不了遇上房子彩禮。
既然自嘲的背后是內心的沖突,那么除了自嘲,我們還能如何去應對這種沖突帶來的焦慮呢?
大叔認為,答案不是放棄理想、向現實認命,而是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想清楚怎樣的生活是自己享受、至少能接受,又可以通過努力達到的。
例如選擇職業。有人覺得做一份喜歡的工作,加班或者累點都可以接受;有人覺得不加班,周末雙休最重要;還有人覺得需要大部分可支配時間,選擇自由職業。
任何選擇都沒問題,只要它是你享受并且能實現的。
當我們有了相對清晰且可實現的生活目標,并設定計劃慢慢完成它時,可能我們內心的沖突就會降低,焦慮也會隨之減弱。
選擇是有限的,我們卻可以在有效的選擇中,找到讓自己生活最舒適的一種。
寫在最后
“寫什么自嘲的文章,你還不是在時代的困境下,走不出來”,大叔最后也要自嘲一下。
很喜歡趙雷的 《理想》,歌詞有這樣幾句:
一個人住在這城市
為了填飽肚子就已筋疲力盡
還談什么理想那是我們的美夢
夢醒后還是依然奔波在風雨的街頭
有時候想哭就把淚掩進一腔熱血的胸口
我們用自嘲減緩內心的沖突和焦慮,又在自嘲后尋找時代下自己生活的出路,并為之努力。
還好,你我都未曾放棄。
世界和我愛著你 ~
- End -
References:
[1]Heintz, S., & Ruch, W. (2018). Can self-defeating humor make you happy? Cognitive interviews reveal the adaptive side of the self-defeating humor style. Humor, 31(3), 451-472.
[2]任婕. 話語空間的漩渦與身份懸置的快感[D].華中科技大學,2014.
[3]Ellemers, N., Spears, R., & Doosje, B. (2002). Self and social identity.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3(1), 161-186.
[4]Lee, J. Y., Slater, M. D., & Tchernev, J. (2015). Self-deprecating humor versus other-deprecating humor in health messages. 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20(10), 1185-1195.
[5][1]吳俊偉. 印象管理視角下微信朋友圈中的自嘲[D].福建師范大學,2019.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