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屯門海戰:大明水師靠什么擊敗首個全球海洋大國?
原創 米南德 循跡曉講 收錄于話題#大航海時代3#大明王朝8
循跡曉講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作者:米南德
圖片/排版/校對:循跡小編
全文約4800字,大約需要13分鐘
本文首發于循跡曉講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倘若過去可以重來,并與我們熟知的劇情完全相反,那么公元1521年可能就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但明朝水師在珠江口的那場慘勝,卻讓任何變數都消逝在了萌芽狀態。哪怕對方是首個榮升全球海洋強權的葡萄牙,也無法對這個根深蒂固的農本帝國產生多大觸動。
01
海禁下的對外貿易
早在1511年,一批來自廣東的明朝商人照歷年慣例南下,抵達當時的南洋海上貿易樞紐馬六甲城,也意外撞見前來報復的葡萄牙遠征艦隊。
由于本地蘇丹想借備戰之名侵吞自己的船只和貨物,這些沒能在歷史上留名的見證者,便主動與初次相見的西方人搞好關系。等到進攻方的十字旗成功飄揚在城頭,他們還在次年重返故地,算是對有緣人的一次特殊回訪。
然而,這些看似普通的商務人士,卻是獲得廣州地方官特許的半官方代表。他們在海外市場上的輕松低調表現,也是許多國內同行可望而無法可求的特殊待遇。
因為自朱元璋建立明朝起,大部分涉外貿易就被禁止由民間人士參與,轉而為各類功能有限的官辦機構所壟斷。等到朱棣派遣寶船隊的行為被徹底廢止,偌大的帝國也就在很長時間內對世界關閉。
▲攻克馬六甲城的葡萄牙遠征軍 圖源于網絡但在自古靠海吃飯的廣東,明朝的一刀切禁令很快就引起各類民間反彈。
許多人以自己所在的村莊為單位,抱團搞起了大宗商品走私。除香料、珠寶、藥材等域外特產,也包括來自泰國和越南兩地的大米。
甚至有膽子更大的冒險家,直接去對口國家定居,繼而再以朝貢使節的身份返鄉。利用明朝對注冊番邦的優待政策,大量傾銷自己從南洋運來的貨物。最后連身居廣州的官員也順應形勢,部分松動了海禁政策,為地方經濟與自己的腰包賺取紅利。
▲早期葡萄牙手稿上的中國人形象 想象成分無疑遠大于真實 圖源于網絡因此,所有番邦都慢慢意識到自己正在與截然不同的兩張面孔打交道。
那些主動跑到馬六甲等南洋城市的商人,大都是精于討價還價的平和之輩,甚至在遭遇危險時還顯得有些弱不禁風。但留在廣州口岸的大小官員卻異常傲慢,除收取孝敬便不再有任何其他的通融渠道。
顯然,前者無疑更注重實際利益且懂得雙贏,后者則在索要好處外還附加許多政治條件。更晚抵達的葡萄牙人,自然也需要一個熟悉和適應的過程。
02
初來乍到的葡萄牙人
到了1514-15年間,一個名叫阿爾瓦雷斯的葡萄牙冒險家來到廣東,成為首個抵達中國的近代歐洲來客。
雖然沒能直接進入廣州,卻已見識到繁華的東莞和作為船只駐泊地的屯門島。前者因聚集了大量來自泰國的商販而被描述為暹羅港。后者則因更多船只云集,被冠以貿易島的形象稱呼。
更重要的是,他在新地方成功賺得豐厚收益,并吸引更多人在此后幾年里效仿自己。這就進一步激發了官方層面的興趣,遠在里斯本的國王就表示希望能直接建立長期關系。加之古代世界所常見的信息更新緩慢,讓他們并不清楚:《馬可波羅游記》中那個帝國早已不存在。
▲1514年 首個葡萄牙冒險家在珠江口登上明朝地界 圖源于網絡此外,早期葡萄牙訪客的抵達也從未引起明朝官方的注意。
首先是因為他們往往以私人身份行動,花錢搭乘泰國等南洋番邦的船只北上。借著廣東地方官的網開一面,稀里糊涂的就在珠江口完成出貨。
其次就是遠在紫禁城的朝廷,一直對當地官府的私開海禁非常反感,同時也就無法獲得相關領域的信息即時反饋。自帶不同立場的朝臣,曾三翻四次的展開辯論,卻拿不出最后的解決方案。
▲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獲得方生老師主講的《大明王朝》音視頻專輯,更多知識專輯可以微信搜索小程序“循跡講堂”,或者到各大應用商店搜索“循跡講堂”APP
例如明武宗朱厚照,就對南方偏遠省份的“小事”很不上心。這才制造出長達數年的真空時段,也給了新來者以相當的美好誤解。直到真正的使節前來拜會,這層薄薄的隔閡很快就被劇烈沖突所打破。
1517年,曾是葡萄牙王室藥劑師的皮雷斯被派往明帝國執行建交任務。為了確保他能順利抵達,本就人力緊張的馬六甲總督調撥出4艘船來組成特別艦隊。
其中3艘是從歐洲本土趕來服役的戰船,剩下1艘則是大使自己在南洋當地采購的中國式帆船。他們在前一年就抵達越南南部的小國占城,又在冬季到泰國的大城府采購了更多商品,作為贈送給明帝國皇帝的禮物,用于運載貨物的船只也增加到3艘。但之后的行程就頗為不順,更是為日后的交涉帶來不少麻煩。
▲近代早期的 卡拉克大帆船 圖源于網絡當年7月,艦隊在相當于今日的西沙與南沙群島之間,遭遇到33艘中國海盜船襲擊。由于葡萄牙人一邊配置多艘裝有遠程火炮的卡拉克大帆船,自然很輕松的驅離前者,卻不想對方實際上同稍后要面對的地方官府存在很多聯系。
因為在當時的珠江三角洲水域,存在大批這類私自出海的船隊。他們亦盜亦商,也不忘向官府和巡邏水師奉上孝敬,雙方存在密切的利益共生關系。
同時,這些見不得光的涉外活動家們,也是地方官府能獲得海外情況的唯一途徑。由他們給出的意見,就很容易左右整個帝國上層的具體判斷。新來者的突然登場,也無疑讓這些基層壟斷者感到了巨大威脅。
▲皮雷斯船隊的北上航行路線 圖源于網絡不過,皮雷斯大使早已在亞洲很多地方游歷,深知人情外交的必要性。所以很快就通過賄賂地方官的方式,爭取到面見皇帝的寶貴機會。
當明武宗在1519年為處理寧王叛亂而親臨南京,便讓自己頭次遇見的歐洲人隨自己一起北上。至于其他隨大使抵達的隨從和商人,大都被留在屯門島上等待消息。護送他們前來的船只,也因要務纏身而不得不趕在航海季結束前返回南洋。
03
屯門海戰
然而,當事人的計劃永遠趕不上時間變化。
熱衷接觸新鮮事物的皇帝,很快在1521年初因意外落水而病發身亡,使得朝政短暫的落到保守派大臣手中。先前丟失馬六甲城的蘇丹,也不斷派使節向北京的朝廷告狀。于是,來自廣州地方官的意見,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顯得尤為重要。
▲ 放蕩不羈又過去病死的 明武宗朱厚照 圖源于網絡在此期間,留在屯門的葡萄牙人也與地方官府發生了許多糾紛。由于不是先前有過注冊的朝貢藩屬,換回原有身份的他們自然被其他商人擠在身后。
同時為對抗在周遭虎視眈眈的大量海盜,使團成員已在島上搭建起臨時商站,并朝著大海方向豎立了幾門艦隊留下的小型火炮。最后是為處決內部的違反者而公然執行絞刑,成功讓原本就看自己不爽的當地官府搜集到更多黑材料。
這些零星的事件被匯總起來,一并呈遞給剛剛迎來年幼嘉靖帝的中央朝廷。促使后者決定將葡萄牙人驅逐出境,并退還了先前送給明武宗的全部禮物。同時還要求葡萄牙人撤出馬六甲城,否則就將皮雷斯等赴京人員永久拘押。
▲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 圖源于網絡結果,又有1艘小型歐洲船和2艘負責貨運的中國式帆船抵達珠江口,負責指揮的卡爾沃卻拒絕在等不來全部使團成員的情況下離開。各執一詞的雙方便因長期積累的矛盾而兵戎相見,釀成了近代歷史上的首次中對抗--屯門海戰。
1521年6月,身為海道副使的汪鋐奉命對屯門島上的葡萄牙人用兵。
雖然長期的海禁政策和經濟蕭條,讓當時的廣東水師僅有十多艘可以隨時出動的戰艦,卻可以通過招募沿海走私船等方式聚攏更多兵力。許多原本就活躍在珠江口的地方集團,也樂于替官府解決難題,以便讓自己能繼續抱有不合法的壟斷利益。
因此,當艦隊逐步靠近目標水域,數量已暴增至55艘艦船。而他們所要攻取的對象,僅僅是1艘武備非常有限的歐洲武裝商船。因為后者在意識到大難將至后,便主動放棄了2艘裝有大量貨物的中國式帆船,轉而將人員和武器都集中起來使用。
▲屯門島就是今日香港的大嶼山 圖源于網絡6月25日,雙方展開第一輪交鋒,明朝水師的局限性在葡萄牙人面前暴露無遺。只裝有原始火器的他們發現,眼前的1艘小船竟能擁有堪比己方一支編隊的火力輸出。乃至普通士兵手里的火繩槍,都是明朝官兵所沒有見過的新東西。
因此當派出數艘大船上前圍剿,就會因西式火炮的猛烈回擊而損失慘重。雖然葡萄牙人手里也沒有能直接擊破船只外殼的大中型火炮,卻可以用大量的小型武器對人員造成殺傷。逼的明軍只能在射程外停留,始終維持著包圍態勢。
兩天后,又有2艘葡萄牙人駕駛的中國式帆船從馬六甲趕來。這些船員并不清楚眼前的水域究竟發生了什么狀況,卻也成功突破明軍艦船的封鎖,繼而意識到自己深陷龐大的包圍網中。
由于這2艘船上配有較多武器,自然在雙方的第二輪交鋒中發揮出重要作用。他們驚訝的發現,明朝水師的火炮竟然大都由木頭和竹子制成,反復多次的發射就容易因溫度過高而自己炸裂。
所以只要在水面上拉開距離,就能不斷以火力優勢造成殺傷。雖然手頭的武器實在不足以擊毀艦船,卻在每次命中后都造成大量死傷。
▲近代早期的歐洲帆船 已經在火力上凌駕于亞洲船只 圖源于網絡于是,原本應快速解決的戰斗,變成了拖而未決的長期圍困。
汪鋐等明朝方面的決策層意識到,自己正在面對一個全新的敵人。任何不計后果的強取,都只能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傷害。特別是在武器庫完全不如對方的情況下,有限的正規軍也很難經受比例過高的損失。
如今除了圍而不打,實在是拿不出更多辦法。
▲葡萄牙武裝商船的小型火炮 就是后來被明朝大量仿制的弗朗機 圖源于網絡到了8月初,第三批葡萄牙船只從馬六甲趕來,同樣為眼前的景象而感到驚訝。雖然靠著1艘歐洲帆船+1艘中國式帆船的組合成功闖關,但也很快淪為包圍圈中的人口負擔。
種種不利的跡象也表明,他們留在原地也等不來遭囚禁的皮雷斯大使。至于進行貿易活動的事情則更加無法達成。
▲明代畫作上的水師戰船 圖源于網絡當隨行船只上的補給和彈藥趨于耗盡,突圍逃生也就是他們所要考慮的唯一事情。經過幾位船長的討論,最終決定放棄狀態最差的2艘中國式帆船,集中人力到其他3艘船上確保突擊成功。
不過,明朝水師也不愿放棄能全殲對手的機會。他們冒著巨大的風險靠近,成功派兵登上1艘較慢的葡萄牙帆船,卻還是因為單兵火力不繼而被趕了下去。加之海面突然刮起強勁的北風,讓3艘葡萄牙船得以速度全開,這才成功從水師的包圍網中成功脫逃。
04
并不漂亮的勝利
由于未能在海戰中全殲對手,明朝地方官很快將滿腔怒火都撒到了俘虜頭上。包括皮雷斯在內的使團成員,在大牢中渡過了非常艱難的幾個月時光,隨后被作為海盜予以處決。
當初由朝廷退還的禮物和其他私人財產,也被地方當局侵吞一空。包括他本人在內的所有受害者,恐怕都不會料到自己會遭遇如此不堪的結局。
但明朝方面的憤怒,從很多方面來看也是情有可原。遠在北方的許多京官,本身就視海禁松動為洪水猛獸。早就希望以類似軍事行動的措施,重振日漸糜爛的東南沿海局勢。屯門海戰的發生,完全契合他們的政策訴求。
至于直面沖突的廣州地方官,也不愿意自己苦心營造的商業壟斷蒙受損失。當然他們更期望在擁有朝廷的調令下,將不服從自己規定的外夷驅逐。但正面交手的慘淡成績,又反過來深深刺痛著明帝國官員的世界觀。
這才破格對使節痛下殺手,違背了連《三國演義》都能講明的“不斬來使”作風。
▲明朝水師的能力不足 在屯門海戰中已大量暴露 圖源于網絡至于遭到武力清場的葡萄牙人,也是想當然的將過往所見直接套用到明朝頭上。他們對東方世界的認知,往往源于自已早先接觸的非洲酋長、阿拉伯領主和印度式王公。
雖然文明程度各不相同,軍事和外交水準也天差地別,但大都習慣于仰仗國際貿易獲利。只是以上特質在地域更為偏遠的明朝卻會基本失效,也讓初來乍到的西方人都摸不著頭腦。
總是要用封建制度下的習慣,模擬吏制帝國的內在機理。自然要被龐大內部體系所產生出來的多重矛盾,搞的灰頭土臉、吃盡苦頭。
如果說馬可波羅見識到元朝大汗,還能較為充分的理解世界格局,那么打著底層翻身氣質的明朝就顯然無此功能。
因此,明朝就用一場并不漂亮的勝利,換得繼續在舒適圈中的渾渾噩噩。倘若當時的心態能更為開放,處事原則能更加靈活,則整個事情的經過都可能完全不同。
甚至于讓近代化的微風能提前吹拂,煥發出那些潛藏在長久禁錮下的萌芽。這或許才是今人需反觀歷史的真正原因,也是要不斷自省和反思的原始動力。
(END)
原標題:《屯門海戰:大明水師靠什么擊敗首個全球海洋大國? | 循跡曉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