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時代奮斗者|他是老年病區大家長,在疫情時為老人料理后事
【編者按】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
上海從曾經的小漁村發展為如今的特大型城市,從來不缺少擁有實干精神的奮斗者。他們是這座城市里平凡的工作者,卻兢兢業業書寫歷史。
4月6日起,澎湃新聞推出“新時代·奮斗者”系列稿件,向家國追夢人致敬。
陸強峰為老人視頻連線親人。本文圖片 受訪者供圖
從陸強峰醫生手里接過視頻電話,95歲的朱阿婆終于在屏幕上看到了女兒,阿婆盯著屏幕說:“女兒,我想你呀……”因為疫情原因,兩人已許久未見。
在屏幕另一端,女兒不禁潸然淚下,她安慰母親:“你要好好住在醫院里,醫生護士還有護工阿姨都會照顧好你的啊!”
在今年年初疫情形勢嚴峻時,因為家屬不能入院探望,上海奉賢區古華醫院的老年病區經常出現這樣的連線場景。
架起病人與家屬溝通的橋梁,讓病人感受到關懷不減,聽老人嘮叨家常,從每月理發到為去世老人置辦壽衣,內三科主任陸強峰是病患眼中的大家長。
疫情之下,為去世老人處理后事
去年9月,古華醫院在原有兩個病區基礎上,又增加一個老年病區,設立內三科。在感染科就職20年的陸強峰,成為內三科主任。
設立病區短短五六個月時間,內三科迎來80余位住院病人,達到滿負荷運轉。年初,疫情突如其來,又給陸強峰帶來職業生涯中不曾遇到的情況。
3月初,542床的俞老伯由于嚴重肺部感染及并發癥,經搶救仍不幸離世。陸強峰把消息告知家屬時得知,俞老伯的妻子是老人唯一的親人,當時遠在四川。
俞老伯在2019年12月入院,平時只有妻子來探望照顧。年前,妻子由于生意需要趕往四川,不料疫情發生,被隔離在四川,無法趕回上海。
住院期間,陸強峰主動和她保持電話聯系,告知俞老伯的身體、心理狀況,事無巨細,減少她的擔憂和焦慮。
醫護人員像家人一樣,照顧老伯走完人生最后的一個多月。
在俞老伯病危時,陸強峰一邊奮力搶救患者,一邊及時和家屬溝通,告訴搶救情況和結果。聽聞俞老伯離世,妻子當即淚如雨下,崩潰大哭,“怎么辦啊?都怪我。要不是我在四川就不會這樣,都沒能見上最后一面,也沒能好好送他最后一程。”
面對家屬的不得已,陸強峰安慰道,“你也別太內疚難過,放心,這邊我會安排妥當的。”
擱下電話,他立馬去為老人買壽衣等物品。受疫情影響,許多商店沒有營業,他跑了不少街道,終于找到一家商店置辦物品。
在護工們的協助下,俞老伯身上擦洗得干干凈凈,換上了干凈清爽的衣服,安詳、有尊嚴地告別了世界。
后來,俞老伯妻子得以返滬,專程來到內三科鞠躬感謝,她說:“一場疫情沒能讓我送老公最后一程,但是你們的愛和關懷讓他走得安詳,謝謝你們。”
陸強峰為老人理發
耐心、細心獲得病人家屬好評
“你們做的比我們親人還要多”,這是不少病患家屬的真實感受。
今年6月,516床巫老伯的家屬特地從市區趕來送表揚信和錦旗,以表達對古華醫院醫護人員的感激之情。
去年,已是95歲高齡的巫老伯在家中不慎摔倒,造成了腰椎骨折,子女將其接至奉賢老家調理休養。
巫老伯年事已高,有時神志不清,生活不能自理。加上疾病折磨,脾氣也變得愈發暴躁,難以交流。入院前夕,老人家開始不肯吃飯,飯塞到嘴里也不肯往下咽,家人束手無策。照顧老人需要時間和精力,家人也都身心俱疲,備受煎熬。抱著碰碰運氣的心態,他們聯系到古華醫院內三科。
剛入院時,巫老伯面容憔悴,雙頰凹陷,整個人瘦骨嶙峋。只要有人靠近他,就暴跳如雷,嘴里直喊“滾開滾開”,也不肯吃飯,拒絕打針吃藥。
病人情況緊急,內三科立即開會討論,制定針對巫老伯的診療方案,根據巫老伯病情,醫生精心診療、對癥用藥,護士、護工像家人一樣照護巫老伯,喂飯喂藥,擦身洗澡,做好全方位治療護理和心理疏導。
漸漸地,巫老伯可以自己吃飯了,也肯配合治療,骨折也痊愈了,面色紅潤起來。
如何與老人打交道,陸強峰有一套方法。
他說,醫生不能整天躲在辦公室,而是每天要去病房轉,去病床邊噓寒問暖,和老人拉家常,跟家屬多溝通,及時了解老人的思想變化。因為許多老人有基礎疾病,需要長住在醫院,及時溝通交流,了解老人近況顯得格外重要。
陸強峰和醫護人員開會
把話寫在紙上與病人溝通
每天上午8點,陸強峰準時開始查房。許多老人一看到他,就打開了自己的話匣子。對于老人們的“嘮叨”,他耐心聆聽、從不嫌煩。對待患者,陸強峰和醫護人員都稱呼“老伯伯”“阿婆”。
作為病區的大家長,陸強峰深得老伯和阿婆信任。
一位89歲的病人不放心把財物放在病房,也不放心交給家人,就把存折連同現金讓陸強峰代為保管。時有支出和進賬,也都由其管理。
交流中,他得知病人因家庭瑣事,和家人鬧得不愉快,而一旦病人和家人吵起來,對自身疾病恢復也不利。
“家人都搞不定,我們還要上。”面對棘手的情況,陸強峰和多位家屬溝通了解情況,商討如何解決,一起哄著老人開心。
“幫老人解決瑣事了,老人才能開心,才能安心住下來。”陸強峰告訴記者,與以往在感染科接觸的病人不同,住在這里的80余位病人年事已高,其中,80多歲的病人已算是歲數小的,大多病人年齡都在90歲左右,還有不少將近100歲高齡的老人。
歲數大了,伴隨著生理功能減退,不少病人生活無法自理。對醫護人員來說,和耳背的病人交流溝通更是不容易。有時候,一件事要和老人反復說幾次才能懂,對于喪失了聽力的老人,醫護人員就把話寫在紙上,字寫得大大的。陸強峰回憶,每次想說清楚一件事,總要花上許久的時間。
年初時因為疫情防控要求,理發師不方便進入,醫護人員又拿起理發推子和剪刀,為有需求的老人理發。
有些事情在醫學之外,但陸強峰認為,這些依舊是本職工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