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口述要素市場開放|希尼澤:只要信披到位,消費者會理性選擇
【編者按】
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四大國際中心,值此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之際,站在再改革、再開放的新歷史起點,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采訪了浦東開發開放的親歷者、參與者,口述上海金融要素市場對外開放那段崢嶸歲月。
上海鉆石交易所是中國對外開放進程中一個成功而典型的案例,它的設立涉及上海經濟、金融、貿易中心建設的具體操作,如何打破外貿、財稅、外匯、海關等固有規制,與國際慣例接軌,決策者們大膽闖、大膽試,走出了一條部市合作、部委聯合的協同創新之路。
澎湃新聞·智庫報告欄目推出《口述要素市場開放》系列,以上海鉆石交易所創建及成長為樣本,回首上海四個國際中心建設之路,望對中國未來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推進自由貿易,探索制度層面集成創新提供參考。
澎湃新聞 王基煒 制圖
口述:薩米爾·希尼澤(Shmuet Schnitzer)
采訪:顏南海、徐熙、姚建良
翻譯、整理:徐熙、魯彥真、白璇煜
時間:2019年6月24日
我們家族從1942年開始接觸鉆石生意,從我父親開始已經經歷了三代人。我的父親摩西·希尼澤在歐洲出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父親一家人在20世紀30年代末從歐洲來到以色列。
家族三代從事鉆石行業
1942年,我父親大學畢業,當時以色列的工作很難找,他也沒想好干什么工作。后來,他在一家工廠從一名鉆石焊接師傅干起,兩三年后,升任到經理職位。這時有人告訴他:“鉆石生意起來了,你去試試。”于是,我父親就開始自立門戶,為自己打工了。
當年,以色列的鉆石工廠非常少。我父親和他的一些朋友就想辦法把戴比爾斯公司引進到以色列,為戴比爾斯公司尋找鉆石加工工廠。這時候,我們的許多同胞紛紛來到以色列躲避大屠殺。在這些同胞中,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猶太人、比利時安特衛普的猶太人除了帶過來財富,還帶過來自己的鉆石生意經。
可以說,我父親是竭力推動以色列早期鉆石產業發展的人物之一。在20世紀50年代初,他在特拉維夫成立了以色列第一家鉆石交易所。1968年,拉馬特甘市政府給我父親開出了很好的條件,比如寬敞的空間,能讓所有的鉆石工廠都在交易所附近等。于是,他將鉆石交易所搬到了拉馬特甘。
我們公司從20世紀40年代白手起家,一直成長到今天,非常不容易。1968年,我們建成第一幢大樓。1980年,建成第二幢大樓。2018年,以色列毛坯鉆和成品鉆總計出口額達到100億至120億美元。以色列是個小國,總人口只有900萬左右,按照這樣的比例,能達到100億美元甚至更多的出口貿易額是非常驚人的。可見,鉆石業是以色列的支柱產業。
1973年,我開始涉足鉆石行業。當時,我還是一名法律系的學生,在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一邊讀書,一邊做鉆石生意。1977年,我拿到律師執照,盡管我從未當過律師,但每年執照還是會更新。學習法律讓我可以換個角度看世界,從不一樣的角度看待鉆石生意,我篤信人要有寬廣的視野。自那時起,幾十年來我一直很享受我的工作。
上海鉆交所早期發展的最大盟友
我第一次訪問上海是在1990年,是跟我父親一起去的。當時中國還沒有鉆石行業,我父親自己的公司M.Schnitzer&Co.跟上海市共同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叫“未來鉆石”。那時候,上海的私營企業非常非常少,市政府的官員對鉆石行業也知之甚少。由于外界對鉆石行業的不了解,合資公司成立兩年之后就倒閉了,很可惜。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中國市場。
1990年我第一次去上海的時候,我們開會見面的地方沒有任何餐飲,場面非常窘迫。現在我去上海,住著高級酒店,周圍有公園,到處是高樓大廈,感覺自己在世界之巔。毫不夸張地說,那時候的上海跟今天的上海有著天壤之別。盡管如此,當時上海市政府的官員已經跟我們提出了發展鉆石產業的想法,提出想建造一幢鉆石大廈。事實上,在上海建立鉆交所的想法是我父親最早跟他們提的。我父親告訴市長以及與會的其他人,在任何國家想要發展鉆石貿易,都必須成立鉆石交易所。他們還討論了在中國發展鉆石產業的可能性,但只停留在理論層面,并沒有實際行動。我父親告訴市長,說他是世界鉆石交易所聯合會(WFDB)的主席(我十年前也是WFDB主席)。他說:“世界鉆石交易所聯合會可以接受你們,只要能推進鉆石行業的發展。”但這事情后來不知為何就沒了下文。
等再一次提起鉆交所,是艾森貝克先生主動聯系的我們。艾森貝克先生是一位以色列的億萬富翁,活躍在日本、中國等遠東地區。他向我們提議建立上海鉆交所,他跟一家上海的公司陸家嘴集團合作。于是,20世紀90年代,我們來過上海好幾次,艾森貝克、伊扎科夫這些當時國際鉆石界非常活躍的人,加上我父親和我,一起與上海市政府的官員開過三四次會。
2000年5月,希尼澤(左二)等外方發起人來滬進行第二輪談判時考察上海鉆交所選址地。本文圖片 均由姚建良 攝
真正推動上海鉆交所項目進行的是艾森貝克先生。他深諳中國的人際關系,了解誰才是合適的項目人選,畢竟這不是一個小項目。艾森貝克與商界、建筑界的關系都很好,他是真正把項目做起來的人。可惜的是,我們在一天晚上接到中方的電話:“艾森貝克先生在北京過世了。”由于整個項目都是由艾森貝克先生來主導,一時之間,一切都停止了,再也沒什么動態了。之后,這個項目就移交給了上海陸家嘴集團的人,我們就成了顧問。再之后,我父親去世了,我就成了上海鉆交所的顧問。伊扎科夫先生跟我一樣,我們是上海鉆交所最早的顧問。
2000年,我擔任以色列鉆交所總裁,邀請中國代表團來一起商量上海鉆交所的運營框架。上海鉆交所從以色列鉆交所的模式中學到很多基礎架構,從各個方面參考了我們的模式,比如,集中所有功能在鉆交所大樓里,學習以色列鉆交所的規章制度。當然,這些規章制度首先要符合中國的法律,但基本雛形都是來自以色列鉆交所。因為我們想推動鉆石業在中國的發展,所以,我們把自己所知道的都告訴了他們。簡言之,我認為我們是上海鉆交所早期發展的最大盟友。
見證上海鉆交所的成長
我一直是中國的堅定支持者,我相信未來的鉆石市場在中國。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鉆石消費市場,但在20世紀90年代,當時的中國人都未必聽說過鉆石是什么,更別談消費了。這種發展變化真的讓人驚喜。
我在擔任世界鉆石交易所聯合會主席期間,經常與戴比爾斯集團開會。當時,戴比爾斯集團控制著全世界的鉆石生意,跟戴比爾斯合作就意味著可以得到資源、人脈以及市場。我們試圖說服戴比爾斯,告訴他們:鉆石市場的未來在中國,要想進一步開拓市場,只有去中國。終于,那句經典的鉆石廣告語橫空出世:“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戴比爾斯的廣告讓中國消費者了解到每一顆鉆石都有價值,即便它不是百分之百純凈,也有價值。廣告確實奏效,極大地幫助了鉆石商在中國打開市場。
我們希望看到中國的鉆石行業能夠快速成長,但在上海鉆交所成立之初,當時中國過高的稅收限制了中國鉆石業的發展。鉆石這種利潤微薄的行業如何能夠承受約40%的稅?在重稅的環境下,任何營銷都是無效的。我們跟中國政府表達了我們的想法,他們派了金融業的人來以色列考察學習。我們向他們介紹了以色列的稅收體系,還提出在上海可以建立自貿區,這樣鉆石就可以在自貿區自由交易。自貿區之外是國家的稅收體系,但在自貿區內,稅收可以大幅度減免,采用一些優惠政策刺激鉆石交易。
很幸運,中國政府采納了我們的建議并落地實施了。現在,高稅收已經成為歷史。2002年,中國的鉆石進口關稅降為零;2006年,鉆石交易增值稅降到4%。現在我們能清楚地看到中國鉆石消費市場的崛起。盡管數據顯示,中國的鉆石消費市場已經發展得很龐大了,但我認為這還只是開始,中國的市場潛力遠遠不止現在的規模。
關于合成鉆,我只有一點想說:信息披露。當信息披露做到位,我們便可與之相安無事。比如,一位女士走進商店,她知道什么是天然鉆、什么是合成鉆,自會理性挑選,無論價格多少。我的觀點是,真貨、天然貨永遠是贏家。所以,我只擔心在沒有完全做到信息披露的情況下,消費者可能會上當。對我而言,只要不是天然鉆石,那就是仿制品,就不真,畢竟,天然鉆石來自地底億萬年的生成,每一顆天然鉆石都蘊含著大自然的歷史,也包含了個人情感。所以,我認為合成鉆是個問題,但不是個大問題,并非是一個我們不能解決的問題。
世界鉆石交易所聯合會吸納上海鉆石交易所成為會員,在我看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開始,很多聯合會會員不認為中國的鉆交所有多重要,看不到它的潛力,說服他們接納上海鉆交所確實很難。當時,經常有業界元老級的會員跑到大會上表示反對,說要成為聯合會會員,必須符合聯合會的規章制度。在我擔任世界鉆石交易所聯合會主席期間,上海鉆交所終于成為聯合會會員,我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感到非常欣慰。
我從1990年開始嘗試在上海辦公司,到參與艾森貝克的項目,再到跟上海市政府合作,看著上海鉆交所成立,一直到上海鉆交所成為聯合會會員,一切都很圓滿,都是美好的回憶。
鉆石市場的未來在中國
從上海鉆交所成立到現在,林強先生一直擔任總裁,現在,他是世界鉆石交易所聯合會副主席,非常受人尊敬。我認為林強先生了解鉆石業的每一個實際操作層面,不只是對上海鉆石業了解,而是對整個中國鉆石業都很了解。我在以色列鉆交所和世界鉆石交易所聯合會工作期間,林強先生一直給予我全力支持。這么多年下來,他的英語突飛猛進,現在已經完全可以用英語自如交流。他是一個很好的顧問,對遠東市場有敏銳的洞察力,也非常善于與人合作。上海鉆交所很幸運碰到了這樣一位總裁,只要林強有耐心和意志繼續干下去,我認為對中國鉆石產業的發展是有好處的,各方都會受益。
2003年11月,希尼澤在上海國際鉆石高峰論壇上作題為《挑戰、聚焦中以鉆石產業》的演講。
我來上海鉆交所時看到交易大廳并不繁忙,也沒有交易在進行。以色列鉆交所的交易大廳之繁忙,就現在而言,上海鉆交所還是沒辦法比。大廳交易是鉆石交易所的一個象征,交易大廳里的活動很重要。可能上海鉆交所的會員更喜歡在各自的辦公室里交易,這和觀念有關。在以色列,鉆石交易都是敞開的,交易方不介意其他人看到自己買什么。在中國、日本、新加坡等地,人們都小心翼翼,更加注重隱私。盡管如此,我覺得還是有很多其他的事可以做,可以創造更有利于交易的氛圍,便于會員之間建立信任。這是我認為林強先生和上海鉆交所管理團隊需要加強的地方,也是我真誠的建議。
希尼澤(左二)與伊扎科夫(左一)在上海參觀珠寶鉆石展
我目睹了20年來上海鉆交所了不起的成長和變化,對上海鉆交所所做的努力由衷地表達我的敬意。沒去過中國的人,想象不到中國這20年來的變化,而這些變化為我們帶來了無限商機。這一切在以色列已經發生了,我相信在中國也是遲早的事。美國市場已經趨于飽和,一個3億人口的市場是無法和14億人口的市場匹敵的。我能預見,在未來20年內,中國鉆石消費市場必將獨步天下。
【口述人簡介】
薩米爾·希尼澤(Shmuet Schnitzer)
以色列人。世界鉆石委員會(WDC)副主席,以色列鉆石交易所終身榮譽主席,世界鉆石交易所聯合會(WFDB)終身榮譽主席。薩米爾·希尼澤及其父親摩西·希尼澤是上海鉆石交易所成立和發展的重要支持者和推動者。
(本文原題為:我對中國鉆石市場充滿信心,本文將收錄于由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與上海鉆石交易所聯合主編的《璀璨——上海鉆石交易所發展親歷者說》一書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