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版《鹿鼎記》鰲拜家寫鰲府,到底是不是失誤?
原創 團隊特邀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朝文社》(原《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簽約群媒體
字數:2127,閱讀時間:約6分鐘
近日,由張一山等一眾實力派演員參演的新版《鹿鼎記》正在央視八套熱播,然而,這部經典金庸劇自打開播以來便爭議不斷。比如在第三集中,韋小寶與索大人同去鰲拜家里搜查《四十二章經》,而特寫鏡頭下鰲拜家門口的匾額上竟赫然寫著“鰲府”,一時引得網友吐槽不斷。
在一些網友眼中,鰲拜姓瓜爾佳氏,府邸匾額并不該以“鰲”為姓氏,而另一些網友則覺得滿人稱名不舉姓,鰲拜家的匾額這樣寫完全沒有問題。
那么,網友們的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清朝的匾額,又究竟有哪些講究呢?
一、匾額中的文化
說來中國匾額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
據《說文解字》記載,“扁,署也,從戶冊。戶冊者,署門戶之文也”,而“額”字,多指懸于門庭上的牌匾,結合起來看,匾額是古人懸掛于門屏上,表達情感或是彰顯身份的裝飾品。
歷史演變下,匾額到了清朝就成了光耀門楣的利器。比如在《紅樓夢》中,寧國公的府第上便赫然掛著“敕造寧國府”的匾,斗大的字讓來來往往的路人盡知此間主人乃是天子近臣。
正是由于匾額的作用偏重于炫耀而非單純當作門牌號指路用,這就讓匾額的內容有了諸多講究。據《清會典》記載,皇族中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的匾額中可以稱“府”,其中親王、郡王中功勛卓著者可稱“王府”,而其他官員家的匾額按品級劃分,三品以上叫第,三品以下叫宅。
不同的稱呼對應不同的建筑規模。清朝規定,王府中正房稱殿,殿頂可使用綠色琉璃瓦,殿中可擺放屏風與寶座,而一般的府則不許使用琉璃瓦與屏風,并且門釘數量也有嚴格要求,其中公爵門釘縱橫皆七枚,從侯爵到男爵遞減到五枚。
眾所周知,鰲拜是清初權臣,官拜太子太傅,加封一等超武公。那么按照《清會典》中的要求來看,鰲拜既不是王爺也沒有公爵,他家的匾額無論如何也不應該寫“府”,而是應該稱之為“第”。事實上,乾隆時期吳長元所著《宸垣識略》中,就曾提到“一等超武公第在東堂子胡同”,這里的一等超武公第指的便是鰲拜故居。想來鰲拜若真如電視劇中演繹的那樣公然寫上鰲府,那大概活不過兩集吧。
二、稱名不舉姓
或許有人會問,鰲拜住宅自稱為府固然不妥,但匾額使用鰲字是否正確呢?
這就要從滿人稱名不舉姓的習慣說起了。據《養吉齋叢錄》記載,“凡公私文牘,稱名不舉姓,人皆以其名之第一字稱之,著姓然。”
按照這個習俗,滿族人的姓名常常將名字與滿族老姓分開使用,其中名字里的第一個字被當作“假姓”。因此鰲拜明明姓瓜爾佳氏,卻在電視劇里頻頻被人稱作鰲大人或是鰲中堂。
無獨有偶,清末滿人大學士寶鋆也有過被稱呼“假姓”的遭遇。在清代人寫的筆記中,寶鋆在書中的稱呼不是寶中堂就是他自號的寶佩蘅,根本無人理會他的滿族姓氏索卓羅氏。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乾隆時期寵臣和珅身上。雖然和珅出身于滿洲八大姓之一的鈕祜祿氏,但出于“稱名不舉姓”的習慣,人們一般都稱呼和珅為和中堂或是和相,幾乎沒有人叫他“鈕祜祿大人”。
和珅本人顯然對這樣的稱呼也十分受用,以致和珅在1776年修建私家豪華四合院時,還在門口匾額上赫然寫下了“和第”。
彼時和珅已是乾隆眼前的紅人,身兼軍機大臣與內務府總管多項職務,可在禮法限制下,和珅的住宅依然只能使用“第”而非“府”,清代禮制之嚴,由此可見一斑。不過,待到和珅倒臺后,恭親王回收了和珅的二手房,這時這棟住宅就可以稱“府”了,并且由于恭親王極得圣寵,封爵又高,和珅的老宅也跟著搖身一變,成為了承載半部清代史的“恭王府”。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和珅手里的“和第”名動京城之際,另一位滿人重臣傅恒正用略有些不同的方式題寫自家匾額。
在《清史稿》中,傅恒的宅子曾多次被提及,但每次的記錄都使用了傅恒全名。比如“傅恒第所詞甚多”等等記載,這里面關于傅恒的住宅稱呼統一是“傅恒第”,而非“傅第”。
一些學者認為,傅恒宅子中出現全名稱呼,是因為滿人雖有使用首字代替姓氏的習慣,但多用于日常稱呼中,官方正式記錄里,仍以全名為主。上述說法是否屬實暫且無從分辨,但清代流傳下的文獻中,倒是時常出現滿人在正式場合依舊“稱名不舉姓”的情況。比如乾隆年間的一份官員履歷表中,便出現了“奴才玉德,現任廣西泗城知府”、“奴才齡椿,正紅旗滿洲人”等等記載。
或許是不寫姓氏的人太多,弄得乾隆一度臉盲,憤然下旨要求“嗣后凡有引見人等,姓氏俱于綠頭牌繕寫”。
連覲見皇上都敢不使用滿洲姓氏,可見假姓早已深入到滿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那么鰲拜在自己門口的匾額上用“鰲”字代替“瓜爾佳氏”老姓,也算是正常操作了。
照此看來,《鹿鼎記》中,鰲拜家門口的匾額只需改稱“鰲第”,便分分鐘符合史實,只是苦了劇中的韋小寶,畢竟連“鰲宅”都認不全的他,如何能弄清“鰲第”的意義,這抄家的任務,執行起來太容易誤傷隔壁鄰居了。
所幸韋小寶的苦惱,清代人早已想好了攻略。住宅門口的匾額雖然主要用于夸耀,可家門口的燈籠卻可以寫上主人姓氏名號充當簡易門牌。《鹿鼎記》劇組若是想要韋小寶不迷路又符合史實,不如讓道具組提前在鰲拜家門口掛倆燈籠吧。
參考資料:《清史稿》、《養吉齋叢錄》、《宸垣識略》、《鹿鼎記》、《清會典》
原標題:《新版《鹿鼎記》鰲拜家寫鰲府,到底是不是失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