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肆虐美國的大黃蜂,狠起來連中國吃貨都無法近它身
原創 SME SME科技故事
上個月,美國蟲害科學家們在華盛頓發現并摧毀了一個亞洲大黃蜂巢。這是第一個已知的亞洲大黃蜂巢,并且科學家們稱將在接下來的至少三年內保持高度警惕,以期徹底消滅它們。
這一事件被稱為“2020年美國為數不多的大好事”。入侵的大黃蜂真的有這么可怕嗎?
確實,無論在哪里它們都是昆蟲界一種很可怕的存在。
“螳螂捕蟬黃蜂在后”看似兇猛的動物都有一些諢號,好比食人魚、食人花,它們實際沒有諢號那么嚇人。
殺人蜂則不然,國際上認可的非洲化蜜蜂已經具備殺人能力。
被國人喚作殺人蜂的胡蜂(wasp)則更危險,它的毒性比蜜蜂強5~7倍,5下就可能讓一個成年人得急性腎衰竭。
它們的性格極為剛烈,一些脾氣大的胡蜂甚至不允許其他生物進入巢穴20米范圍內。早在2013年,陜西三個市就體驗了一把胡蜂災,過剩的胡蜂一與人接觸就瘋狂進攻,僅一個月造成1675人受傷,41人死亡。
“殺人蜂”之名這回是徹底坐實了。
我們常說的胡蜂,其實不是指某一種蜂,而是泛指膜翅目下的胡蜂科。胡蜂科有5000多個種,常見如虎頭蜂、馬蜂等,這些脾氣大、性子急的蜂種都涵蓋其中。
國內已知的200多種胡蜂,常見的有黃腰胡蜂、金環胡蜂 、黑盾胡蜂、陸馬蜂等。
金環胡蜂和蜜蜂一樣,胡蜂也擁有蟄針這種武器。
蟄針是由蜂類的產卵管特化而來,只有雌蜂才有這種武器,雄蜂就沒有*。
蜜蜂工蜂的蟄針上有倒刺,一端又連著內臟,猛烈攻擊后會連內臟都被扯出而死。
但是胡蜂不一樣,它的蟄針是更純粹的武器,可以連續追擊又不危及生命。
*注:群居性蜂而言,雄性只負責產生精子繁殖后代,其他全是雌性負責。
胡蜂對自己不狠但對敵人特別狠,一般成年人受5只胡蜂攻擊就可能引發腎衰竭。胡蜂的蟄針有著一條導管通入毒囊,毒囊連接酸腺,可分泌酸性液體。
而另一端連接著堿腺,一旦蟄針刺入敵人體內,酸堿液就同時釋放,致毒性發作。
同時,它們還會釋放信息素,告訴伙伴“這是壞人”,被蟄次數大大增加。
累積遭襲上百次,距離死亡就只剩一步之遙,絕對是當之無愧的“殺人蜂”。
胡蜂的毒液非常復雜,現已知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肽類和生物胺三種。如果從致病機制來看,主要分作多器官功能障礙癥(MODS)和過敏反應。
國內患者主要以器官功能障礙為主,而國外患者是以過敏休克*為主。
*注:胡蜂毒中的胡蜂抗原-5、組胺、透明質酸酶都會引起人體過敏,乃至休克。
眾所周知,胡蜂蟄傷會導致急性腎衰竭。蜂毒能使肌肉細胞壞死崩壞,伴隨而來的是肌肉疼痛、嘔吐、意識混亂。
同時,蜂毒中的肽類還能使血管中的紅細胞破裂。
這個過程中會釋放出肌紅蛋白、血紅蛋白,導致了腎小管堵塞,加重腎臟缺血。
最終引起急性腎小管壞死,或是急性腎衰竭。
除此以外,也有我們不常聽說的癥狀。部分患者會因為過敏反應,出現低血壓,造成心肌缺血。
同時,蜂毒中的血管活性物質增加心肌動力,加劇需氧量,加重了心肌損傷。
這種對心臟的影響,甚至能夠導致心臟停搏。
一系列并發癥還會危及神經系統。例如嚴重的過敏反應,導致炎性遞質不斷變多,最后誘發如腦脊髓炎、視神經病變一類疾病。
部分胡蜂的毒素具有肝細胞毒性,能促使肝細胞分解,對消化系統也會造成損傷。
被胡蜂蟄傷是否嚴重,還得參照蜂毒劑量、被蟄部位、患者體質等因素。有研究數據表示,胡蜂蟄傷潛在致死叮咬數為500次。
一般而言,頭頸部受傷的病死率較高。
不過也有極端案例,2007年的《印度兒科雜志》報道一例,叮咬一處便引發器官衰竭致死。
因此被胡蜂蟄傷,要盡快進行處理。可用鑷子或其他工具沿刺入方向的反方向拔出,要注意不要因為操作不當,導致擠入更多毒液。
用水沖洗,或是用冰敷減輕疼痛,如果出現過敏休克反應,要將其躺平抬高雙腳。
有條件還是應當盡快就醫。
胡蜂絕對是最常見的昆蟲中最致命的一種。登山旅游時,衣著黑色被當成愛掏蜂窩的熊、衣著鮮艷也可能被當成花朵、香水或是手中的甜食都可能引來了胡蜂。
如果你隨意攻擊它,它留下信息素,你會被當成復仇對象的。
只是不經意的舉動,都可能惹來殺身之禍。
不同的胡蜂的警戒范圍也不同。如黑絨胡蜂,你只要距離它的蜂巢5米就被視作入侵。
比較常見的黃腰胡蜂,則是會攻擊30厘米內的其他生物,比較激進的則會攻擊2米內的。
當然也有比較“溫順”的威氏胡蜂,只有觸及蜂巢才會有攻擊反應。
不過這不代表它就不兇悍,只是不敏感而已。
黃腰胡蜂胡蜂給人類帶來的害處不言而喻,但它們也有有利于人類的一面。
胡蜂是肉食性昆蟲,食性非常廣,乃至同是胡蜂之間也免不了一場惡斗。
它的戰斗力又格外驚人,日本曾有個《世界最強昆蟲》的節目,胡蜂就被參加了一回。
它一路過關斬將止步三強,最終敗給比他大好幾倍的蝎子,但它“就是干”的戰斗模式永遠留在觀眾心中。
別在意畫質,它真的是猛蜂人類看中這份強悍,將它們的戰斗力轉化為生產力。
胡蜂能吃很多種農業害蟲,可以做生態防治。
同時也有胡蜂入食入藥,合理養殖,豈不美哉。
可能有些人就感到不解了,蜂類采蜜眾所周知,還存在有食肉蜂嗎?
美國昆蟲學家米切納曾提出一個觀點:蜜蜂是從1億年前的細腰胡蜂進化而來。它們舍棄了肉食習性,成了采集花粉的素食習性,長出了便于采集花粉的攜粉足。
億萬年水陸升沉,蜜蜂獨特的進化選擇,讓它們成為分布最廣、數量最大、種類最多的昆蟲之一。
不過舍棄了肉食者的身份,自然就成為了胡蜂的盤中餐。一般到了繁殖高峰的秋季,兩者上億年的戰爭就會再次重演。
20只胡蜂足以戰勝一整巢的蜜蜂,胡蜂戰斗力驚人,一口就能擰下一個蜜蜂的腦袋。
這種大規模的進攻主要是為了奪取蜜蜂的幼崽們,帶回去給自家幼蟲食用。不過有一點有趣的是,胡蜂其實消化能力不強。
為了高效生存,都由幼蟲負責消化食物,然后分泌出一種白色液體供成蜂取食。
當然,蜜蜂也不是任其宰割。近些年引入的意大利蜜蜂,因為缺少與胡蜂戰斗的經驗,基本就是被屠殺的份。
且看東方蜜蜂日本亞種,因為常年爭斗,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技術。
它們會在金環胡蜂進攻時將其圍在中間,隨后不斷舞動翅膀,使中心溫度快速達到47℃,成功將其擊殺。
食性讓它們變得富有侵略性,而成長之不易或許才是它們領地意識極強的原因。一般到了秋季,雄蜂和處女蜂王就會外出交尾。
受精后的蜂王會尋找合適的地點越冬,原本的族群以及雄蜂會因為寒冷、饑餓或是微生物而毀滅。
等到來年春天,蜂王蘇醒,開始尋找落腳點。它會親自建巢,這是胡蜂王國的基點,隨后產卵、育幼。
直到第一批幼蟲羽化成蟲后,子代才接替母親的工作,讓蜂王專心產卵。
這個期間,只要一點失誤整個蜂群就會覆滅,例如被天敵捕食,甚至多花些時間找住處都不行。
來年春天到來之前,它們都需要努力生存。捕獵、采食,照顧蜂王和幼蟲,為了更加節約時間,它們將生殖權交由蜂王,將消化的任務交給幼蟲。
一只胡蜂(除了蜂王)壽命在45~120天之間,要完成傳宗接代的歷史使命,短短數十天怎么會夠呢?
在《自私的基因》里,用這么一句話描寫蜜蜂自殺式殺敵——一只不育工蜂的死亡對它自己基因的影響,宛如秋天一棵樹落下一片樹葉對樹的基因的影響。
族群延續刻進了它們的基因里,舍棄生命是它們最后的悲歌。
孫毓徽, 肖敏, 陳宗運, 楊賢義. 胡蜂蜇傷致病及其機制研究進展[J]. 臨床急診雜志, 2017.
郭云膠, 李兆云, 陶順碧. 胡蜂資源產業現狀與發展前景[J]. 中國農業信息, 2017.
李俊蘭, 方海濤. 我國胡蜂的研究進展[J]. 安徽農業科學, 2008.
崔俊, 張躍寧, 李幸輝, 張雅林, 王培新, 李有忠, 李孟樓. 中國襲人胡蜂防治研究進展[J].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07.
李建軍, 和紹禹, 譚墾. 蜜蜂的敵害——胡蜂的研究進展[J]. 蜜蜂雜志, 2005.
錢銳. 關于蜜蜂起源進化的討論[J]. 蜜蜂雜志, 1997.
江敬晧. 德林校園之胡蜂調查和風險評估. 德林學報.
知乎回答:如何區分黃蜂、蜜蜂、馬蜂、胡蜂……各種蜂?
三蝶紀. 看《在下坂本》,認識蜇人胡蜂. 果殼.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肆虐美國的大黃蜂,狠起來連中國吃貨都無法近它身》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