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在中國,研究生面臨著怎樣的困境?

2020-11-18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十月過半,先后兩起自殺事件走入公眾視野。

一個是研三學生,一個是校黨委書記,二者毫無交際,但都死于神圣的象牙塔。

在校園待的第七年,也本該是最后一年,那位研三學生卻在微博留下遺言,選擇了在深秋的一個凌晨離開人世。

有網友留言:“這不是個例,這是全國大部分研究生的現狀”。

 熱門:43年,104倍

從1977年恢復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以來,至今已逾40年。

依據教育部公開數據,1978年研究生招生人數僅為1.07萬人,而2020年就已達111.4萬人,翻了104倍。

而與此同時,和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呈正相關的是持續高漲的“讀研熱”。

2003年,研究生報考人數為79.7萬,17年后的現在,報考人數漲到了341萬,創歷史新高。

研究生報考和招收人數的走高表明,我國現下已然邁入了研究生教育大國的行列。

然而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最高形式,遠不僅僅是以擴大規模為首要目標。

如何確保研究生教育的質量,促進中國學術研究的發展,以及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等現實問題才更值得考慮。

一直以來,在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的趨勢下,研究生實際畢業生數卻總低于預計畢業生數,并且兩者之間差距還在不斷拉大。

據2020年研招報告指出,2003年預計當年研究生畢業生數為13.1萬人,實際畢業生數為11.1萬人,近15%的研究生未能按期畢業。

而到了2018年,研究生預計當年畢業生數77.3萬人,實際畢業生數為60.4萬人,超過兩成的研究生延期畢業。

具體來看,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延畢率雖然都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但差距較大。

從2003年至2018年,碩士研究生延期畢業生數增幅較小。

2003年碩士預計畢業生數為9.6萬人,實際畢業生數9.2萬人,延畢率約4%;而2018年碩士預計畢業生數為60.4萬人,實際畢業生數為54.3萬人,延畢率上漲到近10%。

與碩士相比,博士延期畢業生數增幅較大。

2003年博士研究生延畢率約46.5%,而到2018年延畢率已高達64%,說明有超過六成的博士研究生無法正常畢業。

正常研畢成為橫亙在研究生面前的一座大山,能成功翻越大山的越來越少,延期畢業已然常態化。

在一系列節節攀升的數據背后,其實是整個研究生群體的彷徨與掙扎。

他們或主動或被動地加入到了讀研這場壓力賽,外人看似光鮮的高學歷群體卻有很多成了圍城里的人.

他們有的開始后悔讀研、有的自我麻醉,而有的則在無盡的絕望中選擇了自殺。

 絕望:屢見不鮮的自殺新聞

據2019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的數據,中國城市每十萬人自殺死亡率為4.22/10萬人,農村每十萬人自殺死亡率為7.19/10萬人。

其中,在中國城市自殺率中,25-29年齡段的自殺死亡率為3.16/10萬人,在40歲以下的青年群體中占比最高。

盡管我們尚未得到具體的研究生自殺數據,但按照我國規定的正常學習年限,博士研究生的在學年齡大多集中在25-29歲。

而德州大學圣安東尼奧分校的研究團隊也曾對26個國家的2279名學生做過調查,發現研究生的總體抑郁和焦慮程度要遠高于常人,患上抑郁癥的概率是一般人群的6倍。

以研究生群體為代表的青年群體正在逐漸拉高青年群體的自殺率和抑郁率。

近些年來,關于高校研究生自殺的新聞報道層出不窮,而自殺原因也多和“導師壓榨”、“遭遇性侵擾”、“論文答辯通不過”等有關。

如當年引起輿論熱議的“5·18中南大學研究生自殺事件”中,自殺學生的哥哥就稱其弟死前在網上留下五千字遺書,控訴自己論文答辯遭導師為難無法通過,而選擇自殺。

今年8月17日,一位自稱是浙江大學博士生王某蕾的母親微博發文曝光浙江大學教授戴某,在兩年前多次性騷擾自己的女兒王某蕾,后因王某蕾不堪忍受,最終跳樓自殺。

而就在一周前,大連理工某研三學生在微博留下遺言,稱其無法完成實驗和導師要求的畢業論文,并在實驗室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正值青壯年的研究生頻頻以結束生命來告別壓力,除了來自家庭與社會的外部干擾,研究生在校所歷經的一切其實才是壓垮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

 緊張:導學關系的異化

我國的研究生教育一般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其中,又以全日制研究生為主。全日制研究生即脫產在校學習,和本科生的學習生活方式大體相近。

而與本科生最大不同的是,研究生培養引入了導師負責制。

在日常的課業要求外,研究生還需要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一系列科研任務,因此,導學關系也成為了影響研究生學習生活的關鍵因素。

導學關系即,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完成課程學習、參與課題研究、撰寫學位淪文,并在此過程中學會做學問、學會做人所形成的一種教學關系。

導師對于研究生的影響力顯然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說,一個研究生的讀研生涯是否順遂,導師是有絕對的話語權的。

但任何關系都存在多級發展的情況,有積極的、平緩的導學關系,同樣也會有負面甚至對抗的導學關系,而一旦出現了后者,對于導師和學生來說,都不會是一件好事。

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徐水晶等人在研究導學關系的過程中,梳理了一系列“導師把研究生當作勞動力工具”的案例。

如2009年10月,北大教授意外死在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手術室里,而后調查發現,經手的醫生都是幫導師“打工”的北大醫學院在校研究生,他們均無行醫資格。

而在2016年,南郵一研究生在校園內墜亡,而死因也指向導師的“壓榨”,包括克扣學生交通補貼、要求學生上繳實習工資等。

在最近的大連理工研究生自殺事件中,我們從能獲知到的信息里,似乎并沒有感受到導師對學生的過分壓榨,但悲劇還是發生了,這依舊與導學之間未能充分溝通不無關系。

導學關系在實際考察中其實并不簡單,因為導師和學生都可以成為使這段關系維系或破裂的首要因素。

浙江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講師梁社紅等人結合多年個案咨詢臨床經驗和26位導師訪談資料,根據造成導學關系困擾的原因,把導學關系困擾總結出了三類、八種常見的類型。

其中,前兩類都是在導師或學生單一因素主導下的異化情況。

導師造成導學關系異化主要與導師個人性格能力息息相關。

有的導師身兼多職,手里有許多重大項目,急需研究生為之做事。好一點的情況是,導師的項目得以順利進展,學生也受到了充分的鍛煉,并在導師的引導下有了不錯的成果產出;

但壞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導師無視學生的付出,肆意侵占學生的勞動成果,也就是常說的把學生變成自己的私人無償勞動力。這樣的情況其實最后往往會導致導師和學生兩敗俱傷,得不償失。

還有的導師專注自身或本身佛系,不帶自己的研究生做項目,也不關心他的個人發展,日常也不會主動聯系學生。

這樣的情況往往會導致研究生不知所措,可以說是給有上進心的學生潑了一瓢冷水,導師不親身指導,自己有了想法想進行,又不知道是否可以聯系其他導師,研究生往往會在這樣的糾結中陷入巨大的自我懷疑,進而產生消極想法。

除了導師的影響,研究生本身也可能成為影響導學關系的決定性因素。

一些學生因為隨大流加入了讀研大軍,但本身并不對學術研究抱有很大熱情,甚至對研究生課程都消極應付,很早就開始找校外實習,只為了最后能拿到研究生的文憑。

相應地,這樣的學生如果遇到了同樣佛系的導師,大可以相安無事,捱到畢業。可如果遇到鉆研學術、有很多課題任務的導師的話,導師不能調度,甚至根本聯系不上學生,自然會導致導學關系異化。

還有的研究生因為換了一個新的環境,跟不上研究生課程,完成不了導師給的任務,自身表現出極大的不適性,加之心理承受能力不佳,產生消極避世的心理,甚至出現抑郁的病態,這也會使導學關系無法正常維系。

當然,一段破裂的導學關系大多都不會是單一因素的影響,而是會受到來自導師和學生的復合影響。

其中,研究生和學生一起從事如虛假報賬、論文造假等非法行為,甚至存在某種不正當的性關系......這是整個學術圈的不正之風,給學界的生態造成了極惡劣的影響。

一言以蔽之,在具體討論當下的導學關系異化的事件上,其實不盡相同,但導師和研究生分列這段關系天平的兩端,都可以為這段關系的異化做出解釋。

 重壓:科研論文的大山

如果說導學關系的隨機性太強、個體因素更濃,那么科研和論文的要求則是整個研究生群體普遍面臨的大山。

根據教育部與北京大學聯合開展的“全國畢業研究生滿意感調查”項目結果,在學術碩士中,84.99%的人有科研參與經歷,專業碩士有76.05%,而博士中更是九成以上都參與過數量不等的科研項目。

此外,不同學科的研究生的科研參與經歷也不盡相同。

在學術碩士中,農學參與科研項目的比例最高,達98%,而人文學科占比最低,有近半成的都沒有參與過科研項目。

在博士群體中,農學參與科研項目的比例依然最高,達95.55%,而歷史學參與過科研項目的人數比例最低,為64.84%。

研究生參與科研項目的差異說明,學術碩士和博士是學術研究的主要科研力量。

其中,相較于人文社科,理工科更傾向于將參與科研項目作為一種重要的研究生培養方式。

除了科研項目,論文其實才是研究生最大的敵人。

在以往的研究生教育中,碩博都面臨著“大論文+小論文”的要求。

所謂大論文,其實指的是研究生畢業的學位論文,而小論文則是在讀研期間刊登在期刊上的學術論文。

學位論文可以說是研究生讀研的頭等大事,能否正常畢業的頭等因素非它莫屬。

籠統來講,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完成難度為:專業碩士<學術碩士<博士,但具體觀之,不同培養方式的研究生在學位論文上面臨的大山又各不相同。

學術碩士的學制大多為三年,博士也基本改為了四年,而專業碩士的學制仍以兩年為主。

相對來說,拋開研究生第一學年課業壓力,專業碩士在第二學年將受到實習和畢業論文的雙重擠壓,時間則顯得更加緊迫。

與在時間上略顯力不從心的專碩相比,學碩和博士則面臨著更加嚴格的學術考核的問題。

學碩的學位論文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的能力,可以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而博士在此的基礎之上,還需要對某一領域的有足夠的突破性、創新性。

一般來說,理工科的學生會比人文社科的學生更難達到要求。

因為除了研究生自身的研究能力外,理工科學生更依賴實驗器材、合作對象等外在條件。如大連理工選擇自殺的研三學生就曾在其遺言中哭訴道,”實驗設備三分之一的概率不能正常工作“,”做出的數據被告知毫無意義“等。

如果說學位論文是橫亙在整個研究生群體面前的一座活火山,可以預見什么時候爆發。

那么學術論文則是一座神秘的死火山,在不同培養方式、不同院校、不同學科的研究生中形態各異。

學術期刊是一種經過同行評審的期刊,用于展示某一研究領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形式主要以原創研究、綜述文章、書評等形式的文章為主。

從2014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規定了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名單以來,中國的學術期刊發表規范開始逐漸發展起來。

國內常按期刊質量把學術期刊劃分為普刊(普通期刊)和核心(核心期刊),而一些對論文質量要求不高的期刊還被戲稱為“水刊”。

核心期刊一般是某學科最具權威的優質期刊。

目前,國內外針對核心期刊有一些認可度高的遴選體系,如國內的北大核心、CSSCI,國外的SCI 、EI、A&HCI等。

學術期刊出版環境發展到現在,已經形成了嚴格的等級秩序,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同高校也對研究生發學術論文做出了嚴格要求。

相比理工科,人文社科類研究生發論文的難度在某種程度上要更大。

因為理工科學生除了國內期刊,還可以在國外發表期刊,而SCI、EI這類的遴選體系雖然要求高,但相應地提供給理工科學生的選擇其實也就更多。

文科學生在論文發表上面臨著更嚴峻的形勢,在國外發表論文難,而國內發表論文更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如以人類社科類博士研究生重點投的“C刊”為例,國內大多數高校都要求發表篇數在2篇核心期刊以上,才能進入畢業論文答辯。

盡管近些年來,關于“取消博士畢業必須發表兩篇C刊的硬性要求”的聲音在學術圈不絕于耳,但也沒有翻起真正的浪花,發表C刊依然是研究生“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的大事。

C刊這樣的核心期刊向來是供不應求。

據最新數據,C刊及其擴展版共收錄782種期刊。假設每一種期刊都是月刊,每期刊發20篇文章,一年也就能有近19萬的論文發表。

然而,2020年研究生光是招生就招了111.4萬人,算上在校的和延畢的研究生,以及還要參與職稱評定的大學老師,C刊顯然是杯水車薪。

雖然要求發表核心期刊的初衷是想更加準確地評估研究生的學術能力,但很多高校不根據自身和研究生的情況盲目隨大流、一刀切,導致論文造假、天價買論文等惡性學術競爭。

一時間,“唯核心期刊論”成為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一顆毒瘤。

近來,清華、北大、中科院等高校和研究所紛紛取消了“兩篇C”的要求,雖然看似緩解了研究生的壓力,但卻沒有多少人笑得出來。

“內卷”一詞也在學術圈廣泛使用,用于表達當下學術界一種競爭激烈但無效的惡性循環。

正如有人笑稱,“進了清華北大讀研,你敢不發論文嗎”?

確實,在國內頂尖的院校從事科研學習和工作,你受到的來自身邊的人的壓力或許比所謂硬性規定要大得多。

40多年風雨,一些痼疾早已根植于整個中國研究生教育體系里,而這也絕非會因為一些小打小鬧的規定出臺就消失殆盡。

 出局:不堪重負的研究生

我國目前研究生在學人數預計大概300萬左右,看似規模龐大,但仍遠不到總人口的1%。

這群逐漸觸及人類知識天花板的人,不僅需要承擔自身選擇所帶來的壓力,還要受到來自整個社會的凝視。

“研究生而已,第一學歷才最重要”;

“沒那個能力讀什么研,無腦跟風”;

“只會做學術有什么用,紙上談兵”;

“誰的壓力不大啊,別那么矯情”......

在這個表達傷感會被嘲網抑云的時代,誰承受不住壓力,誰就是孬種,誰就是庸人自擾。

可僅僅因為各行業各領域都有自身的難,研究生群體難道就該保持緘默嗎?誰規定的呢?

無論是一心求學鉆研學術的,還是被內卷化社會推動著讀研的,都該有表達傷感和重壓的權利。

而這種表達,如果沒有虛假的傷痕迷因傳播,本就不存在什么大問題。

研究生們在社會、學校、導師、同儕甚至后浪的傾軋下,其實一直在進行著一場深刻的自我規訓。

那些無法化繭成蝶的,就可能被淘汰出局,而這樣一種出局,也許還會是生命意義上的出局。

—END—

參考資料:

[1]林偉連,吳克象.研究生教育中師生關系建設要突出“導學關系”[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3(05):26-28.

[2]陳洪捷,李澄鋒,沈文欽,高耀,李敏.研究生如何評價其導師和院校?——2017年全國畢業研究生調查結果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02):35-42.

[3]梁社紅,劉艷,朱婉兒,祝一虹.導學關系困擾類型分析及對策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8(05):50-54.

[4]徐水晶,龍耀.中國研究生教育中導師與研究生關系問題研究[J].現代大學教育,2016(05):80-87.

[5]《2020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

[6]《2019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

[7]https://news.163.com/20/0817/19/FK8LN2AQ0001899O.html

[8]https://baike.baidu.com/item/5·18中南大學研究生自殺事件/17606999?fr=aladdin

[9]https://new.qq.com/cmsn/20180402/20180402008848.html?pc

[10]https://baike.baidu.com/item/學術期刊/2527887?fr=aladdin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百家乐稳赚打法| 蓝盾百家乐官网平台租用| 百家乐官网视频看不到| 百家乐游戏资料网| 濮阳县| 百家乐伴侣| 最好的百家乐官网博彩网站| 威尼斯人娱乐城线上赌场| 沙龙百家乐官网娱乐场开户注册| 大发888网址怎么找| 百家乐官网庄闲桌| 滕州市| 威尼斯人娱乐城怎么样| 巴宝莉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玩法注意事项| 柏乡县| 太阳百家乐游戏| 宝龙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香港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群sun811.com| 百家博国际娱乐城| 百家乐大赌城| 百家乐官网策略介绍| 大玩家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百家乐suncity| 德州百家乐赌博规则| 百家乐官网画面| 至尊百家乐官网规则| 大发888官网多少| 百家乐怎么押钱| 丽景湾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打百家乐庄闲的技巧| 百家乐官网打印机破解| 百家乐官网平注常赢法| 浪卡子县| bet365备用器| 凱旋门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免费百家乐官网计划工具| 太阳百家乐官网代理| 百家乐官网免费体验金| 百家乐官网一起多少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