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科技城丨科技創新“鍛長板”的重要性及實現途徑
科技創新中的鍛長板與補短板并非完全對立,而可以互補。圖為我國2019年自主研發成功的首臺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 人民日報客戶端 圖
2015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其后,“補短板”一詞在國內政策文本和政策性研究中十分風靡,廣泛運用在經濟建設、社會治理等各領域的政策討論中,也應用到科技創新戰略的探討中。
補短板這個提法背后體現的是所謂“木桶短邊原理”,即一個組織的容量取決于其最短邊,也往往引申為一個組織的脆弱性取決于其最薄弱的部分,在發展戰略中則是強調不讓短板拖發展后腿。從國家安全角度來說,在容易被人卡脖子的產業及技術領域進行補短板,顯得十分有必要。尤其在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出現劇烈變動和部分發達國家可能強行進行技術交流脫鉤的背景下,加快核心技術的補短板更加具有緊迫性。
然而,對中國這樣一個巨型經濟體而言,僅有補短板是遠遠不夠的。
今年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更加注重補短板和鍛長板”。這是中央層面的政策文本中首次出現“鍛長板”的提法。
筆者以為,鍛長板的思維,不僅適用于產業鏈,也同樣適用于科技創新,而且在科技創新領域,鍛長板思維尤為重要。科技創新領域,不僅鍛長板的重要性不亞于補短板,一定程度上,鍛長板的優先級別還要高于補短板。
一、科技創新戰略為什么要轉向“鍛長板”
產業和技術都是從學習模仿開始,但在一國經濟已經較為發達和規模巨大的時候,僅是補短板是不夠的,一定要在一些領域中成為領跑者,要有自己的殺手锏長板。
在全球化面臨退潮挑戰的當下,我國的科技創新戰略尤其需要超越過度看重“補短板”但忽略樹立自己長板的思維模式,要及時轉向“揚長補短、齊頭并進”的主導方針。在一些領域,揚長優先于補短。這主要基于以下考慮:
首先,短板不可能補完,補短板也不能實現領先。
新中國的科技底子薄,加上長期處于復雜的國際環境下,為防止在核心技術上被人卡脖子或受制于人,從國家安全角度出發,我國科技上補短板的意識一直就很強。建國以后一段很長時間內,我國在科技發展戰略上一直走的是引進消化吸收、跟蹤模仿重復的路線。先后發起的“星火計劃”、“863計劃”、“火炬計劃”、“攀登計劃”、重大項目攻關計劃、重點成果推廣計劃等,都很突出跟蹤模仿國際前沿技術、破解國外技術封鎖的導向。這在經濟起飛階段和總量較少的時候是十分必要的。
但當我國經濟總量越來高,產業門類越來越多,且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速度大大超過自有技術補短板速度時,自有技術儲備相對于產業快速升級需求的短板會越來越多,短板補不完,反而可能越補越多。另外,抱著補短板的心態做科技,會滿足于重復和復制,缺乏實現趕超乃至領先的勇氣和決心。
其次,過于強調全面補短板違背分工原則和比較優勢原理。
按照比較分工原理,且根據國際經驗,在全球化體系和資源有限的約束下,任何一國都會越來越專注部分優勢行業,不可能面面俱到。換言之,各國發揮自身比較優勢,注定出現各有長短的局面,過分專注補自身短板違背了分工原則和比較優勢原理。
此外,過度追求自給自足,即使從國家安全角度看,似乎增加了一些砝碼,但效果上也是一種逆全球化,在外界看來是中國主動與國際脫鉤,這不僅會讓已經岌岌可危的全球化雪上加霜,也會讓中國在國際上失去朋友,加劇困難處境。只要未來仍積極參與國際循環,我國就應繼續充分利用各種國際要素,包括技術要素,在技術與知識的生產方面也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充分利用專業化分工帶來的紅利。
當然,以前我國在技術要素層面參與國際循環主要是“進口”,以技術引進和專利購買為主,今后則要更力爭多“出口”和輸出專長技術,逐步實現技術層面“進口+出口”的動態平衡。
第三,競爭獲勝更多靠長板而非無短板。
近年來,西方有些發達國家試圖制造與中國的科技脫鉤,在先進技術供給層面對中國形成制約。但即使最強大的發達國家,在技術和產業上都并非沒有短板,相反,短板非常多,尤其在制造業層面,只是借助其主導的國際經濟與技術分工體系,它們的短板供給有充分保障,沒有后顧之憂。這些國家之所以能對中國進行技術訛詐,不是因為自身沒有短板,而是因為它們或它們主導的聯盟在芯片等領域的技術十分強大,并做到了無可替代。
當今世界科技最發達的國家都專注于鍛長板,對一些領域的技術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不可替代、獨步天下,這是領先者的思維,應對我國有頗多啟示。
第四,擁有長板才能化被動為主動。
補短板本質上是一種追趕型思維,假如始終在領先者劃定的范圍和方向上奮力會很被動。
我國雖然經濟總量大,近年來產業升級和技術迭代很快,但仍然在國際經濟與技術分工體系中處于劣勢地位,缺乏有效同盟,甚至有被西方不友好國家全面排擠、硬性脫鉤的風險。在部分核心技術如光刻機和芯片領域,我國當然應該力爭做到自主創新,盡量不被卡脖子。但如果僅僅從補短板入手,即使補上了芯片這個短板,在航空發動機、重型燃氣輪機、高端軸承鋼、高壓柱塞泵、尖端醫藥、大型工程軟件等等技術領域依舊會被輪番訛詐,依舊會十分被動,會被技術領先者牽著鼻子走。
為開好頂風船,當下需要轉變應對思路,擺脫思維窠臼,揚長補短、齊頭并進,通過另辟蹊徑的原創性創新或突破性的超越,鍛出國際經濟循環不可或缺,或具有高度依賴性的長板,來強力反制西方不友好國家的訛詐,形成西方不得不與中國進行技術交換、產業互聯的國際分工合作新格局。
二、科技創新戰略轉向“鍛長板”的四個要點
以“揚長補短、齊頭并進”的總體導向、部分領域“揚長優于補短”的思維對科技創新戰略進行布局調整,需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策略性放棄部分技術的攻關。
對那些因為基礎科研薄弱而中長期內都難以補上短板、國內有基本替代品、并非關系重大國計民生和卡脖子性質的技術領域,尤其在如果這些技術供給可從友好或較為友好國家得到較有保障供給的情況下,短期內可以策略性放棄。比如,掘進機主軸承是我國的一項技術短板,但供給方主要來自一些較為友好的國家,暫時沒有被制裁風險,那么當下可先暫不投入太多的資源物力去研發,而集中優勢資源攻關更緊迫的技術瓶頸。
其次,戰略性放棄部分技術和產業的國產化發展。
有些領域也必須去攻關,但如果不是十分關系國家安全,可不必急于全面國產化。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國把所有高新技術領域都占領了,在極端情況下,讓各國都對我國沒有專有技術產品可出口,或只能像澳大利亞、巴西那樣出口礦產品、畜牧產品給中國,那各國對我國都會存在巨額逆差,那些國家產業界自然會對我國態度不友好,那會讓我國的國際政治和經濟環境惡化。
也就是,為全球化不退潮和國際經濟循環更為暢通,作為從全球化受益良多的國家,我國可主動多從承擔人類命運共同體責任的角度出發,戰略性放棄一些非必要國產化的技術領域和產業,避免造成贏家通吃的后果。
第三,對那些卡脖子的關鍵技術領域,補短板時要警惕對方換跑道。
即使遭遇部分核心技術被卡脖子,也要冷靜和謹慎,不宜輕言舉全國之力、不惜一切代價去補短板。補短板本身就是在領先者闖出的跑道中與領先者競賽,領先者能開辟這個跑道,也有很大可能開辟其他跑道重新領先。再者,科技一詞,技術和科學不可分家。一些技術短板,比如光刻機和手機射頻芯片,表面上是工藝差距,底層是基礎科學的差距,當我們舉全國之力勉強追趕后,發達國家可能會因為基礎科研上的突破而在技術路線又另辟新徑,重新把我國甩在后面。
不少發達國家都有這方面的教訓。突出代表如日本,因為重金投入某些看似朝陽其實夕陽的領域,貽誤時機不說,還傷了元氣,于是逐漸在國際科技競爭中處于被動局面。
第四,集中優勢資源做大做強一批能達到絕對壟斷優勢的長板技術。
科技創新的最理想層面,是要跳出已有窠臼,敢于開辟新路,做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性創新。即使在已知領域中的科技創新,也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要力爭在重點領域做到,不僅是世界第一,而且還能與第二第三名拉開很大差距,甚至存在技術代差的程度。不管是自己的原創技術,還是模仿追趕后實現超越而領先的技術,都要力爭有強大的不可替代性,讓國際經濟循環與技術迭代無論如何也無法脫鉤中國,而必須與中國深度合作。
如果能有這么一批不可或缺的長板技術,并能持續保持領先優勢和不可替代性,那么我國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環境中就能化被動為主動,有更多可回旋空間。
三、科技創新“鍛長板”的六條建議
筆者并非專門研究科技戰略,不敢妄斷我國最可能在哪些領域可能出現長板技術。這里僅就如何在激烈的全球科技競爭中鍛出我國有絕對長板意義的優勢技術,提出六條原則性建議供有關部門參考:
首先,尊重科研發展客觀規律,打牢基礎科學基石。
習總書記多次強調“基礎研究是創新的源頭”。舉國上下都越來越深刻認識到,產業化技術是果,基礎科研是根;基礎科研的基石如果不扎實,很難持續結出技術碩果。即使偶爾有一兩項技術取得臨時優勢,也會被競爭對手后發趕超。
美國的技術長板優勢源自其雄厚的基礎科研優勢,有這樣的優勢,創新性應用技術才能層出不窮地從各個無法預料的領域率先爆發。在技術研發上只采取引進-消化-復制-趕超策略,是無法趕上基礎科學領先國家的新技術衍生速度的。要花大力氣做好基礎科研,原創性新技術才有不斷的“活水”。
基礎科研要允許自由探索,創造良好氛圍,充分相信科學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允許他們以好奇心而非應用價值作為研究引導,不能過于強調當下之用。越是當下之用,往往越是很難成為百年之用。
其次,集中優勢資源與多點開花相結合,大艦隊集體攻堅與小帆船自由航行互相輔助。
科研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原創性、突破性的技術革命爆發在哪里很難提前預測,要留有很大靈活性。即使給定技術進行趕超,哪個團隊、哪個專家能取得超越性突破也很難預料到。要充分利用我國具備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產業體系的特點,掃清創新技術從原理、實驗室到落地的瓶頸障礙,促成新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這方面的組織體系和體制機制要有更多創新,做好頂層設計,以最大限度激發研究人員的動力和積極性,提高創新成功率和科技產出效率。
第三,支持民營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力軍和推動基礎科研轉化的主要平臺。
實踐證明,市場競爭是技術創新的最強大動力,我國能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技術優勢的主要是民企。政府對民企的科技創新要給予更多重視和支持,并要有新思維、新思路,及時出臺新舉措。除了對前沿高高尖精技術獨角獸型企業加大研發減免稅力度外,還可嘗試通過政府投資平臺以購買其專利等形式持有一定股份,這樣做,一是可以提供風險投資型的融資支持,二是可以前瞻性地將有長板潛力的專利技術當成重要戰略性資產保護起來,使這樣的技術不隨便外溢或被賣到國外。
第四,不懼困難不畏封鎖,鼓勵企業走出國門,在國際市場上鍛造長板技術。
技術要形成持續長板優勢,必須快速迭代,而且越接近客戶和市場越能快速迭代。也只有在國外待續發力,讓國外民眾習慣,覺得無法被替代,中國的技術才能獲得更多國外民眾支持,并讓國外政府的不友好行動與脫鉤企圖受到來自本國的制約。
打入國際市場,更需要民企沖鋒在前。對當前一些民營高科技公司在海外的受挫,政府應該給予各種靈活支持,包括可考慮推動以非官方方式建立中國企業海外發展風險基金,讓民企出海無后顧之憂,同時也可防止民營企業專利技術因為賤賣而外泄。
只有企業持續走出去,努力將長板技術廣泛應用在海外民眾日常生活場景中,如眼下物美價廉的中國工業品在國外市場令外國民眾覺得離不開那樣,中國的先進技術及相關產品才可逐步形成不可替代性。
第五,大力發展軍工技術,加快軍轉民。
歷來的大規模戰爭,包括一戰、二戰,以及美國二戰后實施的“星球大戰”計劃,都是催生長板技術的黃金環境。軍工技術沒有市場化技術要在短期內獲得回報的壓力,可進行高度開放性探索,著眼長遠。大力發展軍工行業,不僅可以強大國防,保障科創基本環境,也是民用長板技術的重要產生來源。要制定特殊政策,創造良好氛圍,吸引優秀科研人員去軍工行業,從事軍用技術開發。
第六,改革教育理念和變革社會氛圍,給專長人才更多冒頭機會。
創新是第一動力,創新最終要靠有創新力的人才來實現。我國科技和產業都有一個共同點,平均水平較高,體系較完整,但缺乏特別頂尖、特別有競爭力的獨家拳頭產品,相關人才也有這樣的特點,這在一定程度上應該與我國的文化傳統和教育理念有關。
我國傳統文化比較推崇中庸,不太鼓勵個性張揚,也不十分鼓勵挑戰權威觀點。我國的基礎教育比較強調學生均衡發展、不能存在短板,教學中要求學生們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補短板,但相對而言忽視了對學生特長的挖掘和創造力的培養。而一個人如果在學生時代沒有很好的創新思維磨礪和特長能力培訓,不被鼓勵挑戰權威和突破成規,日后很難成為創新人才。鍛長板技術,要從礪尖端人才做起。
四、結語
“鍛長板”提法的出現,是我國國家發展戰略的新動向,目前政策研究者對這個提法內含深意的理解還不夠充分。
本文主要從科技創新角度談了鍛長板的重要意義,并提出科技創新中鍛長板的重要性不亞于補短板,甚至很多時候還要優先于補短板。補短板只是在追趕,鍛長板才能實現從追趕到領先的升級。
但要說明的是,科技創新中的鍛長板與補短板并非完全對立,而可以互補,基礎不牢難以實現趕超,但亦步亦趨又會始終被動,兩者需要取得有機協調。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文針對的是科技創新,但其中的一些分析思路和意見建議也同樣適用于產業鏈打造等方面;不僅適用于國際競爭,也適用于國內地區發展模式的選擇。
(本文成文于2020年8月中旬,原載《財經智庫》2020年第5期,原題“科技創新鍛長板的重要性及實現途徑”。經作者授權和精簡編輯后轉發。)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