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海派旗袍走入“市民文化客廳”
11月15日下午,上海書城福州路店門口一陣騷動,本還在挑選圖書的讀者紛紛被吸引,原來是一群穿著旗袍,打扮優雅的女性,正款款步入,他們要參加的正是“市民文化客廳”海派旗袍專場。以“市民文化客廳,百姓文化大餐”為活動宗旨的市民文化客廳,由上海報業集團與旗下上市公司新華傳媒共同打造,迄今已舉辦16期。
活動現場展示的手繪旗袍
旗袍,旗人之袍,起源并不在上海,直到上世紀20年代才成了“新上海人”,并有了一個新的名字——海派旗袍。多了“海派”兩個字,旗袍的味道卻是完全不一樣了。海派旗袍在繼承歷史賦予它的豐富底蘊的同時,又勇立時尚潮頭,融會中西方服飾美學精華,在上海城市文化氣息的涵養下,形成了優雅中帶著性感、柔美中暗藏堅韌的獨特氣質。
2009年海派旗袍制作技藝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海派旗袍首次亮相,驚艷世界。此后相繼走進了米蘭世博會、中國臺灣花博會、聯合國維也納總部、央視春晚、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眾多萬人矚目的舞臺。
海派旗袍已然成為一種文化氣象,而在傳播海派旗袍文化的過程中,成立于2014年的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進會功不可沒。這個由數千位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上海女性自發組成的集體,體現了聰慧時尚、自信堅韌、創新進取的上海女性的時代精神,將“因你更美”的海派旗袍文化內涵詮釋得淋漓盡致。
活動中,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進會會長沈慧琴回憶自己受祖母影響而愛上旗袍的故事,講述旗袍如何幫她實現平衡。“我感覺一件旗袍穿著就可以平衡我們在商界那種所謂的女強人,旗袍穿在身上,讓一個女人更自信、更優雅、更健康,也更加有品位。”
左起:《解放日報/讀書周刊》主編顧學文、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進會會長沈慧琴、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茅善玉、海派旗袍文化大使全國勞模吳爾愉
滬劇也被稱為西裝旗袍戲,與海派旗袍的淵源十分深厚。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茅善玉說,推廣海派旗袍是她作為海派旗袍文化大使義不容辭的責任。她三次上春晚,也都與旗袍有關。
參與活動的另一位海派旗袍文化大使是全國勞模吳爾愉,從當年的空嫂到今天的空外婆,這位為全國人民所熟知的服務明星,帶著大家熟悉的微笑說:“穿上旗袍自然會約束自己的行為舉止,變得優雅起來。”
中國十大旗袍品牌之一、上海市著名商標“蔓樓蘭”總經理陳黎,則以連線的方式參與了本次活動。這位曾留學法國、多年浸淫歐洲時尚圈的“80后”上海女性表示,自己在人生一些重要的節點都是身著旗袍,旗袍給了她力量的同時,她也給旗袍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蔓樓蘭利用大數據等高新科技手段將旗袍傳統制作工藝帶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賦予海派旗袍時尚活力,實現了東方神韻與西方時尚、傳統工藝與高新科技的雙結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